端午节即将到来,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端午节不仅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,而且还衍生出了很多传统习俗,除此之外,端午还有不少的禁忌,那端午节这天不能做什么事情?端午节禁忌有哪些?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?接下来跟着文化网来看看。

一、端午节有什么意义?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初几?

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节期为农历五月初五。相传,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,后人为了纪念他,将这一天定为节日。这一节日的主要意义是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。

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,端午习俗甚多,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多彩,热闹喜庆。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。

端午节,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,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。

端午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,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。

二、端午节这天不能做什么事情?端午节禁忌有哪些?

1、忌游泳

端午节这一天忌游泳,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。因为当年的屈原,就是在这天跳进江中自尽的,老人们怕遇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,所以这天是不能下河游泳的。而且在端午节那天“溺死鬼”最凶,要找替身“还阳”。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粽的习俗。

2、忌招惹五毒

五毒分别是指蝎子、蜈蚣、蜘蛛、蟾蜍、 蛇,据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的中午,极度的高温加上潮湿,会让蚊虫蛇蝎等倾巢而出,此时的五毒都刚出土,毒性特别大,我们要告诉孩子,千万不要去招惹这些毒虫,遇见“五毒”以后,要赶紧离开,不要上前捉弄。

3、忌去阴森恐怖的地方

一般医院、墓地等场所被称为阴森恐怖的地方,人们认为去这些地方容易碰到不好的东西,导致生病。所以端午节这一天,尽量避免去这些地方,尤其是不满周岁的孩子更不能去这些地方。因为五月是毒月,会有灾祸降临,所以端午这一天有“躲午”之说,孩子要送到外婆家,去躲避灾祸。

4、忌吃娘家粽子

其实端午节自古以来便有归宁的习俗,也就是回娘家,但是千万不能吃娘家的粽子,吃了会倒霉运。因为以前物资比较匮乏,经常吃不饱穿不暖,在端午节回娘家吃粽子会增加经济压力,后来就演变成嫁出去的女儿不要再回娘家吃粽子,一方面防止娘家生活越来越差,另一方面是避免带走娘家福气,影响娘家的气势和运势。

5、忌丢失香包

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的习俗,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,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,一年之内会有大灾。端午节过了以后,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,这样才能免除火灾。

6、忌房事

五月为九毒月,而端午为九毒首日,毒气攻身,邪气旺盛,又传说为天地交泰之日,不适合交欢,故古训道严禁房事。这个并不是信仰,而是非常自然的科学道理。因为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,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。所以在端午节最好同房,不然会毒伤身体。

7、忌穿红衣服

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瘟祭龙的节日,后来演变成拜祭祖先和纪念先贤的节日,在这一天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,端午节就成了祭拜屈原的节日。不管是祭拜先祖,还是祭拜屈原,人们的心情都是悲痛的,此时是不宜穿大红衣服的。

8、忌远行

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十三个杨公忌日之一,而杨公忌日是“不宜出行,举事犯之不利”的。其实端午节不宜出远门也是有依据的,其一就是夏季多暴风雨,出远门不方便,其二就是阳气旺盛,毒物病菌活跃,容易对人造成伤害,在古代端午节也称为“毒月”,因此还是不出远门为好。

9、忌杀生

端午节是传统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的节日,往往这些传统节日,很多人喜欢放生祈福,因此这天也不适合杀生,如果需要什么肉类,可以提前备好,尽量避免节日当天去杀生,以免破坏节日气氛,沾血也是不吉利的。

10、忌理发

部分地方有端午忌理发的说法,当地认为端午剪头发,鬼怪就会来“剪”头,还会用剪掉的头发把人勒死,再包成粽子吃掉。其实是因为小孩的头顶囟门尚未完全闭合,而端午节时间风邪较多,在此期间剃头,易受外邪侵袭,所以不宜给小孩剃头。